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(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好不好) -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

本文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早上9点到11点是什么时候
  • 2、九点到十一点什么时辰
  • 3、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
  • 4、早上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
  • 5、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?

早上9点到11点是什么时候

早上9点到11点是巳时,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。如《淮南子 天文训》云:“日至于衡阳,是谓隅中。”故巳时又称隅中。

时辰:

中国传统计时单位。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小时。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,从半夜起算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,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。 宋 苏轼 泛指时刻或时间。 金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"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,没一个夜儿不梦见。"《西游记》第四九回:"这等干,只是忒费事,耽搁了时辰了。"

九点到十一点什么时辰

九点到十一点是巳时。

巳时,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。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日至于衡阳,是谓隅中。”故巳时又称隅中。隅中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。

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于现今的两小时。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而且十二时辰制早在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夜23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,1至3时为丑时,3至5时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
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

上午9点到11点是巳时(sì shí)。

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:子(zǐ)、丑(chǒu)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(chén)、巳(sì)、午(wǔ)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。

一日有十二时辰(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),一时辰有八刻(一刻合现代15分钟),一刻有三盏茶(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),一盏茶有两炷香(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),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合现代30秒),一分有六弹指(一弹指合现代5秒),一弹指有十刹那(一刹那合现代0.5秒)。

扩展资料:

如《淮南子 天文训》云:“日至于衡阳,是谓隅中。”故巳时又称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。(上午9时至中午11时)。

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九点至十一点,大雾散去,艳阳当空。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。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,都是可怕的,蛇最活跃的时刻,便是「巳时」。在造字时,「巳」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。「巳蛇」,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。

参考资料:十二时辰-百度百科

早上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

早上9点到11点是已时。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

十二时辰制,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
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。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。汉代之前,这些称谓多有不同,直到汉代太初年间,中国实行了太初历,“其以一日分十二时,而以干支为纪。”(赵翼《陔余丛考》卷34)才基本定型定名。

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《新唐书·历表》中明确指出:“古历分日,起于子半”,以子时的中点,即现今零时(24时),为一日之始。

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?

时辰指的就是12地支

即 子.丑.寅.卯.辰.巳.午.未.申.酉.戌.亥

分别为

子时-晚上11点~半夜1点

丑时-半夜1点~半夜3点

寅时-半夜3点~清晨5点

卯时-清晨5点~早上7点

辰时~早上7点~早上9点

巳时~早上9点~中午11点

午时 ~中午11点~下午1点

未时 ~下午1点~下午3点

申时 ~下午3点~晚上5点

酉时 ~晚上5点~晚上7点

戌时 ~晚上7点~晚上9点

亥时 ~晚上9点~晚上11点

上午9点到11点是什么时辰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返回顶部

友情链接谷歌留痕尼日利亚媒体:是时候彻底拥抱中国了 |  热心邮差!英一家猫跳起从门洞取包裹送到楼上(视频) |  智能化大兴国际机场:领衔打造世界级机场群 |  步长制药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近17倍 上交所发函质疑 |  民进党当局声称淘宝网会影响选举,国台办批驳 |  植保无人机推广背后的产业难题 |  莎普爱思业绩亏损转型遇挫 |  最“坑”面试题,你敢来挑战吗? |  投资东南亚电商 :巨头捷足先登,后者机会犹存 |  评论:内需驱动力为中国经济注入信心 |